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则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12月21日晚,化学化工学院开展了首期风则谈“化”研究生学术交流会,2014级、2015级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本科参加了交流会。学院副院长曾敏峰、研究生导师黄俊杰、王高军受邀担任评审嘉宾。
首先,曾敏峰副院长致辞并讲话,他说,高校研究生必须要有学术交流的意识,必须要敢于把自己的成果说出来,不能做孤独的研究者。我们更知道,学术是在争论中发展的,更是在争论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同时,通过争论与交流我们能够找到理论研究的idea,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会,相互借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随后,学术交流会按计划进行。第一环节是学术分享环节,第一位做汇报介绍的是2014级研究生杨超凡,他以《关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实验进展》为题,为大家简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他认为目前锂离子电池研究重点在于寻找具有高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的正极材料,而这个过程不能通过单独某一方面来提高,需要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多方面来总体考虑。随后通过PPT演示,详细阐述制备和实验过程。在介绍的末尾,杨超凡同学也提出了关于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以及电解液的有机添加剂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讨论。
第二位是2014级刘臣同学,他以《超高浓度的氨基官能化的纳米多孔聚合物固体碱制备,表征及催化应用》为题,做了讲解。他详细讲解了超高浓度的氨基官能化的纳米多孔聚合物固体碱的制备过程,并重点就其表征及催化应用过程用PPT给大家做了详细的展示。
第三位是2015级张小颂同学,她主讲了《Si/PA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她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有关学着对其改性出发,引出硅基负极材料,提出其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在多孔硅的基础上包覆PAN,基于这种思路,用SEM,FTIR,XRD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最后用EIS等电化学手段对电化学性能测试进行解说,结果表明,经过PAN包覆的多孔硅在信率性能、循环性能及容量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并认为这一结果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三位同学讲解后,黄俊杰老师和王高军老师做了点评和补充。
第二环节是竞赛分享,由多次参加化工设计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2015级研究生章思怡同学来主讲,她以《化工设计竞赛的流程分享》为题,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案例:为一大型的综合化工企业设计一座生产乙二醇的分厂为例,从流程设计、图纸绘制、文档编辑、设备选型、经济分析、三维绘制及漫游等方面,运用PPT、动画及实验软件介绍了化工设计竞赛设计的全过程。
俗语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进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互动与讲解,交流会落下了帷幕。此次交流会得到了在座老师和同学极大的肯定,各位老师也建议研究生同学多多举办类似活动,争取将学术交流发展成一种常态,吸引更多的老师与同学参与其中,各抒己见,共同进步。
(化学化工学院供稿 图/章思怡、杨超凡 文/赵健、吕瑛)